沈陽市沈河區 文萃小學六年四班 宋金陽 “國學”的說法產生于西學東漸,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,在章太炎、魯迅、王國維、胡適等一大批國學大師的推動下,大盛于20世紀70年代。 國學又稱國故,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,涵蓋兩漢經學、魏晉玄學、隋唐佛學、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,六朝駢文、唐宋詩詞、元曲與明清小說,以及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、學術體系,包含經、史、子、集四部分。
總而言之,統而言之,所謂“國學”其實就是教我們怎樣做人,做自己該做的人,另一方面是讓我們多了解中國歷史,多了解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五千年文化精華。
有次偶然,我的一個同學的媽媽要我去聽魯老師講的國學課,不瞞你說,其實,我只是好奇才去聽的,聽完之后,我立即決定我要學國學!這是一很異常的舉動,除了古箏和英語之外,我發誓不再想上任何補課班了。
我之所以要學國學,是因為國學感動了我,凈化了我那顆浮躁而霧蒙蒙的心。也許你不相信,但這是一句發自真心的話,真的,上過國學課,我覺得心中豁然一亮,讓人感覺極為舒服。
是的,我要學國學這是我自己的決定。如今,我已經上了國學十二堂課了,雖然不多,比起學一年兩年的,我學的很少,但只有我自己知道,我的心在變化,我從來沒有的舒服感覺。僅在這十二堂課里,我學到了很多知識,很多,很多。下面是我個人的感悟。
一個人首先要做到“孝”,如果這個字不做到,那我們就配做“人”了“三才者、天地人”我們可以和天地相提并論,可見人類是多么偉大,如果人不孝,沒有德,還可以和天地合稱為“三才”了嗎?不會。母親十月懷胎,生出了你是多么不容易!在這十個月里母親備受熬,度日如年,母親是如何挺過去的?正因為“愛”字,在這個世界上,除了父母,誰會這么愛你呢?如果你連給你生命的父母,都有不去孝順,你不有什么資格配做人呢?又有什么資格與天地相提并論呢?所以從現在開始,不管你是成年,兒童都要去孝順自己的父母吧!不要等到自己懺悔的時候,去盡孝,那將會后悔的!所謂任何事都可以推遲,但孝心絕不可以延遲的!
除了“孝”還要做到有“德”,“德才兼備”之所以把德放在前面,是有它的用意的。一個人學習好并不一定有學問,但有學問的人一定學習好。有學問是指不但有德,而且有才能。所謂“德高鬼神驚”可以體現出“德”多么偉大!
我最喜歡魯老師給我講過的兩段話:“禮貌使你高雅;助人使你快樂;謙讓使你增添美德。”和“富在知足;福在受諫;貴在知退。”
第一段的句意不言自明,這句話讓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“助人為樂”精神,幫助別人,不但別人受益,而且自己也快樂,這豈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?這不也是“送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的一種體現嗎?幫助別人是不應該求回報的,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,自己已經得到了快樂,這難道不是最好的回報嗎?所以在你的能力范圍內行善吧,為自己積福吧!
第二段是我比較喜歡的一段,“富在知足”--如果一個人對他(她)現在的狀態很滿足了,那么他已經很富有了。即使一個窮的幾乎一貧如洗的人,他都是富有的人,因為再窮心不窮。只要你有一個高遠的志向,有一個樂觀的心態,他就是富有的。“福在受諫”—一個人要多聽別人的勸告,比如你的爺爺奶奶和你談話,你會不會嫌他們啰嗦而拒絕他們呢?老人的話一定要聽,他們吃過的鹽,比我們吃過的飯都多,所以越是老人越有經驗,我們應該多吸取老一輩的經驗。同樣老人也許有一肚子的話憋在心里,好久沒有找人傾訴,所以不管老人用了多長時間,你依然要耐心地聽下去,這也是孝心的體現,難得的是我們在其中得到了最寶貴的經驗,這難道還不夠嗎?“貴在知退”—“退”的意思很深,比如:謙讓他人,包容他人,忍讓他人,這些都是“退”的體現。你能“退”,說明你很高尚,有一句俗語“忍一時風平浪靜,退一步海闊天空”,如果你能忍知退,你就是一個高貴的人。人的胸懷多廣,就有多大的能力,這就好比一只碗,碗越大裝的水越才多,是一樣的道理。
把我所寫的所有的字縮成一句話,那就是:我愛學國學! (責任編輯:北辰星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