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“虎去神州添活力,兔奔華夏送春來”,辛卯“兔年”即將來到。 “兔”在中國是一個美好字眼。它既是人的生肖之一,也與人類的生命、人們的美好的希望密切相連。 兔機敏馴良,乖巧可愛,早已成為人類的朋友。老百姓一直把它視為吉祥之物。我國神話中的《嫦娥奔月》,與嫦娥相伴是玉兔。在廣寒宮里玉兔在桂花樹下抱鐵杵搗藥,降福人間。文學作品中常將玉兔喻為明月,有“金烏西墜、玉兔東升”,“冰兔半開魄,銅壺微滴長”之說!秾O子兵法》有“動如脫兔”;《淮南子》有“兔子走火如馬則追風逮日”;《三國演義》有“馬如赤兔,關公千里走單騎”之說。唐詩中有《小白兔》一首,“新秋白兔大于拳,紅耳霜毛趁草眠。天子不教人射擊,玉鞭遮到馬蹄前”。明詩中有《白兔》一首,“夜月絲千縷,秋風雪一團。神游蒼玉闕,身在爛銀盤。露下仙芝濕,香生月桂寒。姮娥如可問,欲乞萬年丹”。作者通過人與白兔共鳴的態度,從側面揭示了小白兔的靜美與可愛。民間藝術則稱“兔”為“兔兒爺”,穿著大將軍行頭,造型生動詼諧,威風凜凜地騎在老虎背上,深受兒童喜愛。 “兔”,是動物兔的象形字。漢代許慎《說文解字》解釋說:“兔,獸名,像距后其尾形。”其甲骨文、篆文描畫的正是“兔”的長耳短尾的形象。由“兔”字派生出的漢字并不多,但都很有特點。例如,“逸”是一個會意字。兔子跑得快稱為“逸”!墩f文解字》等書都認為“逸”字表示兔子“善逃”。這表明,兔子當之無愧的長跑冠軍。于是又有“奔逸”、“逃逸”、“逸失”、“游逸”、“隱逸”、“安逸”、“逸聞”、“超逸”等詞匯。 兔子還有很多特性,值得我們效仿和思考:兔子有長而又發達的后肢,前后肢比例為5比9,故善于攀緣、跳躍,奔跑,F代科學發現,兔的奔跑時速可達70多公里,比馬跑得還快,有時連虎豹也奈何它不得。中國有句成語:“兔子不吃窩邊草”,講的就是兔子顧及生態環境,保護好生存地盤。窩邊草是用來藏身用的,把它吃了,豈不是把自己暴露在敵人眼里自取滅亡。成語“狡兔三窟”,講的就是兔子具有“憂患意識”,凡事都必須留有余地。 至于有些成語或俗語好像拿兔子的短處說事,其實是讀者誤解了。比如成語“兔子尾巴長不了”,是斷言各種不良現象必然短命,原意與兔子毫不相干。還有成語“守株待兔”講的是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,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,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,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。成語“守株待兔”告誡人們不要死守狹隘經驗,墨守成規,不知變通。再有“紅眼病”也來自兔子的眼睛。兔子眼紅并非嫉妒別的生物所致,而是它的致命弱點?茖W考證:兔子眼大,眼珠突出,現淺紅色,長在頭部兩側,屬于全視野。但由于眼睛離得遠,不能立體成像,無法判斷物體移動的遠近,以致視力不強,是個典型的近視眼。這些都不是兔子本身的錯。也可以說是兔子對人類的另一種貢獻。(王 濤) (責任編輯:北辰星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