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!歡迎光臨傳統文化網

古詩里的秋天

時間:2011-03-22 13:23來源:《大公報》 作者:admin 點擊:
大詩人屈原《九歌湘夫人》里有裊裊兮秋風,洞庭波兮木葉下句,說瑟瑟秋風吹來,卷起洞庭的漣漪,枯葉隨風飄落,不難體察這位連遭厄運的政治詩人的滿腹悲憤,凄涼秋色與作者失落的心境膠合了。說起悲秋的詩,更不能不提有秋思之祖之稱的元人馬致遠那首《天凈

大詩人屈原《九歌•湘夫人》里有“裊裊兮秋風,洞庭波兮木葉下”句,說瑟瑟秋風吹來,卷起洞庭的漣漪,枯葉隨風飄落,不難體察這位連遭厄運的政治詩人的滿腹悲憤,凄涼秋色與作者失落的心境膠合了。說起“悲秋”的詩,更不能不提有“秋思之祖”之稱的元人馬致遠那首《天凈沙?秋思》了:“枯藤老樹昏鴉,小橋流水人家,古道西風瘦馬。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涯”,寥寥數語將天涯游子的秋愁刻畫得淋漓盡致奪人心魄,讀之,誰能不肝腸寸斷?被毛澤東譽為“一代天驕”的漢武帝有《秋風辭》云“秋風起兮白云飛,草木黃落兮雁難歸”,端的是氣勢不凡,但落腳點仍離不開“草木黃”、“雁難歸”的“悲秋”情結,缺少“人定勝天”的豪情。而曹操次子、漢文帝曹丕《燕歌行》里“秋風蕭瑟天氣涼,草木搖落露為霜”,簡直連劉徹也比不上了。再讀隱居山林的陶淵明《酬劉柴!分“櫚庭多落葉,慨然知已秋”,王維《山中》“荊溪白石出,天寒紅葉稀”,杜牧《齊安郡中偶題》里“多少綠荷相倚恨,一時回首背西風”。

古代文人墨客的“悲秋情結”,是與古代社會的大氣候及其個人處境、閱歷與心境分不開的。李白的《子夜秋歌》就極富代表性:“長安一片月,萬戶搗衣聲。秋風吹不盡,總是玉關情。何日平胡虜,良人罷遠征。”唐人抒情詩中“衣”字多見,本詩含義深刻:秋月將長安城映成一片銀色,不盡的秋風颯颯吹來,猶聞此伏彼起的搗衣聲,那是思婦們在想念出征的男人!秋風、明月、麗人、搗衣聲……真乃“聲聲搗秋月,腸斷盧龍戍”,這情景能不令憂國憂民的詩人心碎么?

杜甫詠秋詩多哉,其《月夜》云:“今夜鄜州月,閨中只獨看。遙憐小兒女,未解憶長安。香霧云鬢濕,清輝玉臂寒。何時倚虛幌,雙照淚痕干”,用反面入題,遙想遠在鄜州的妻子秋夜對月“獨看”,寄托自己對親人的苦苦思戀;而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中“八月秋高風怒號,卷我屋上三重茅”更是揪人心魄,結句“嗚呼!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,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”,詩人的悲壯與高貴氣質躍然紙上!

最讓人蕩氣回腸的,還是劉禹錫《秋詞之二》了: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勝春朝。晴空一鶴排云上,便引詩情到碧宵。”此詩無論思想性、藝術性均獨樹一幟堪稱詠秋極品!作者當時官場失意前程無著,又逢“悲秋”,卻沒有半點沮喪氣餒,“我言秋日勝春朝”,他心中對未來充滿著光明與希望;“晴空一鶴排云上,便引詩情到碧霄”,兩句情景交融虛實結合,秋高氣爽中平添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豪邁,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與天地美感,令讀者的“詩情”也隨著那白鶴直上“碧霄”,堪稱千古傳誦的秋之“絕唱”了!

  ( 文/馬承鈞)

(責任編輯:北辰星)
頂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發表評論
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,嚴禁發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動的言論。
評價:
表情:
用戶名: 驗證碼:點擊我更換圖片
欄目列表
推薦內容
資料分享

傳統文化的殿堂中,曾經哪些網站、文章、書籍、影音等啟發了您?歡迎您來推薦。

推薦郵箱:nbbcx007@163.com

您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體驗和人生感悟,歡迎您來投稿。

投稿郵箱:nbbcx007@163.com

亚洲av鲁久久,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,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,护士被强劲高潮喷水A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