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塑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。它以泥土為原料,以手工捏制成形。 我國泥塑的歷史可上溯到距今4000至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。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陶豬、陶羊距今約為6000至7000年左右;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豬、泥羊頭時間約為7000年前?梢源_認是人類早期手工捏制的泥塑藝術品。泥塑在漢代發展迅速,漢朝人認為亡靈如人生在世,同樣有物質生活的需求。因此喪葬時伴有大量的陪葬品,這在客觀上為泥塑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。 兩漢以后,隨著道教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,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動,社會上的道觀、佛寺、廟堂興起,直接促進了泥塑偶像和泥塑藝術的發展。泥塑藝術發展到唐、宋,不但大型佛像繼續繁榮,小型泥塑玩具也發展起來。出現了許多專門從事泥人制作的藝人,泥塑制品也成為商品出售。從元、明、清、民國,泥塑藝術經久不衰。 家住嘉善天寧鎮鎮東村的高根榮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,一團普通的泥巴在他手上,一會兒工夫,栩栩如生的人物就產生了。高根榮從小喜歡畫畫,年輕時曾經參加過縣文化館農民畫的培訓班,后來受雕塑藝術的影響,便開始了民間泥塑藝術的追求。 說起泥塑,平日不善言談的高根榮打開了話匣子。他說,泥塑看似簡單,但學問很多,有時,為了塑好一尊像,要查閱大量文史資料,了解人物的相關背景。然而,這才完成第一步,最重要的是要有你自己的思想,融會貫通于泥塑的揉捏當中,才能夠神形兼備,作品才有靈魂。 高根榮帶我參觀他的一組傾注了多年心血塑成的、使人眼睛一亮的泥塑群雕《土窯里的故事》,作品反映了嘉善干窯一群窯工在土窯里燒制金磚的故事。高根榮說,只有愛這片土地,對泥土有深厚感情的人,才會去關注它、創作它。因為高根榮對窯工充滿激情的勞作生活觀察細微,因為把情感揉進這泥巴里,才創作出這組靈性獨秉的泥塑群雕。 目前,高根榮正在聯系西塘景區,準備在古鎮上搞個工作室,將這組充滿鄉土文化氣息的泥塑群雕介紹給更多的人。記者衷心祝愿嘉興的泥塑在他手里能發揚光大。(責任編輯:北辰星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