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!歡迎光臨傳統文化網

論語學而第一:孝弟是實行仁道的根本

時間:2011-03-22 18:14來源:網絡 作者:admin 點擊:
【原文】 有子曰(1):其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鮮矣(2);不好犯上,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(3)! 【注釋】 (1)有子:孔子的學生,姓有,名若。(2)鮮(xian):少。(3)與:同欽,語氣詞。 【譯文】

【原文】

  有子曰(1):“其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鮮矣(2);不好犯上,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(3)!”

【注釋】

 。1)有子:孔子的學生,姓有,名若。(2)鮮(xian):少。(3)與:同“欽”,語氣詞。

【譯文】

  有子說:“孝順父母,尊敬兄長卻喜歡冒犯上司的人,是很少的;不喜歡冒犯上司卻喜歡造反的人,更是從來沒有過。君子致力于根本,根本確立了,道德原則就會形成。孝順父母,尊敬兄長,這就是實行仁道的根本吧!”

【讀解】

  孝順父母,尊敬兄長是實行仁道的根本。這實際上就是《大學》“齊家治國平天下”的道理,也就是孟子去見梁惠王時所說的:“尊敬自己的老人,并由此推廣到尊敬別人的老人;愛護自己的兒女,并由此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兒女。做到了這一點,整個天下便會像在自己的手掌中運轉一樣了。”(《孟子梁惠王上》)。

  

  簡言之,只有愛自己的親人,然后才能愛別人。相反,一個連自己的親人都不能敬愛的人,是不能敬愛別人的。

  所以,在儒家學說中,一個人對父母是否孝順,對兄長是否尊敬這絕不是一個個人問題,也不僅僅是一個家庭問題,而是關系到社會是否安定,天下是否太平的大問題。

  當然,隨著宗法制度的解體,血緣關系作為社會紐帶的作用日益減弱,孝弟與否的問題似乎也逐漸從社會退入家庭,從“法”的領域退入“道德”的領域。尤其是,隨著“獨生子女”制度的實行,很多家庭已無所謂兄弟姊妹,也就無所謂“弟”(尊敬兄長)的問題和觀念了。

(責任編輯:北辰星)
頂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發表評論
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,嚴禁發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動的言論。
評價:
表情:
用戶名: 驗證碼:點擊我更換圖片
欄目列表
推薦內容
資料分享

傳統文化的殿堂中,曾經哪些網站、文章、書籍、影音等啟發了您?歡迎您來推薦。

推薦郵箱:nbbcx007@163.com

您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體驗和人生感悟,歡迎您來投稿。

投稿郵箱:nbbcx007@163.com

亚洲av鲁久久,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,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,护士被强劲高潮喷水A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