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家智慧極為高明,內涵深厚,這一點無需論證,看看它在中國作為統治思想被奉行兩千年就明白了。儒家智慧是一套大學問,宏富博大,在這一智慧體系中,仁義既是儒家智慧的理論基石,又是這一體系的核心,而且還是其中最耀眼的智慧之珠?梢哉f,不透徹理解仁義,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儒家思想。為闡述這一智慧,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。
春秋戰國時期,齊國的晏嬰以學問和見識超乎常人而聞名。當時齊國有一個叫北郭騷的人,靠編織捕獸的網具、打草鞋贍養年老的母親,但是這樣做還是不能維持生活,于是登門拜訪晏子,對他說:“我非常仰慕先生的仁義,希望您能給我一些贍養老母的財物。”晏子毫不猶豫地派人從倉庫中取出一些錢和糧食來送給北郭騷,而北郭騷謝絕了晏嬰的錢財,只拿走了糧食。
這件事情后不久,晏子遭到齊景公的猜忌,不得不離開朝廷出走。當路過北郭騷家門口時,晏子進去向他道別。北郭騷沐浴更衣,非常鄭重地與晏子見面,問道:“先生將要去哪里呢?”晏子說:“我被大王猜疑,打算出奔逃亡。”北郭騷說:“那么,請您好自為之。”由于北郭騷當時沒有任何特殊的表示,晏子似乎感覺到了人情冷暖,他感嘆道:“我命該如此。誰叫我這么不了解士人呢?”
但是當晏子走后,北郭騷做了一件令晏子沒有想到的事情。他找來自己的朋友,并且對他說:“我很敬重晏子的仁義,曾經向他乞求過養活老母的東西。人們常說,對于那些能夠幫助自己養活雙親的人,應當主動為他承擔危難,F在晏子遭到景公猜疑,我打算用自己的生命來表示他的清白。”說完之后,北郭騷穿戴整齊,讓朋友拿著劍、捧著竹筐,跟著他來到宮廷。他懇求負責通稟的官吏說:“晏子是名聞天下的賢人,他若出亡,齊國必定遭受侵犯。與其看到國家遭受侵犯,不如去死掉。我愿用自己的頭顱向大王進諫,來為晏子洗清冤誣。”接著又對自己的朋友說:“請把我的頭盛在竹匣中,送給國君,以表明我的請求。”說完,退下幾步自刎而死。他的朋友捧著盛了頭的竹筐托付給了那個官吏,然后對他說:“北郭子為國難而死,我將為北郭子而死。”說完也自刎而死。
齊君聽說這件事后,大為震驚,親自乘著驛站的馬車去追趕晏子,一直追到郊外,才追上他,并請晏子回去。晏子不得已,只好跟隨景公回來。在聽說了北郭騷用死來替自己洗清冤誣以后,晏子感慨地說:“北郭騷之死越發說明我不了解士了。”
北郭騷二人的慘烈自殺,極其震撼人心,連齊景公都被打動了。對北郭騷二人的行為,相信許多現代人不理解,正因為如此,才更應該探尋二人自殺的動機。我們應該明白,這就是典型的“舍生取義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