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6日言論版上拜讀了黃仿的《〈弟子規〉不符合普適性原則》一文,感覺作者已熟讀了《弟子規》,遺憾的是他否定了《弟子規》所宏揚的孝、悌、謹、信、愛眾、親仁及學文這七種重要道德倫理。這些都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,適合各階層、各行業、各種族的男女老少細讀、思考,并身體力行。 這些道德倫理,都以孝心為出發點,百善孝為先,故孩子從小就得教導他,讓他懂得孝道、懂得盡自己的本分孝敬父母和長輩,長大后他必能對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,絕不會把年紀大的父母送到養老院后而不聞不問。
能孝敬父母的人,當然也會尊敬其他長輩,做到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,不會認為“父母理應有能力照顧自己,為什么還要孩子來照顧他們?”
雖然《弟子規》所舉的某些例子,如“黃香溫清”的行孝方法,在現代小孩和青少年聽來,真是不可思議的一回事。(他們會說:在家里安裝空調、暖氣,不就行了嗎?)但是,這個故事還是可以給他們講的,讓他們知道古時候的人如何行孝,從而舉一反三。
黃香“冬溫夏清”的本質,出自孝心,孝心是不會因時代而改變的。子女行孝,隨時皆可,早晚叫一聲“爹”、“娘”,給父母倒一杯水,也都是在行孝道,不必等到不用做工養家,才來行孝道。等到那時可能晚矣。
說到“長者立、幼者坐”,這是要孩子(也包括青少年、甚至中年人)對長者盡孝和尊敬,它可延伸到乘地鐵或搭巴士。如果孩子明白了“長者立、幼者坐”,便會自發自動的給年長者和老弱婦孺讓座。
讀《弟子規》不但要熟讀,還得了解它的內容給我們的啟迪、融匯貫通,并靈活的運用到教學上、生活上,才能收效。死背《弟子規》而不能了解它,就不能吸取其精華,如入寶山而空手歸,太可惜了!
(責任編輯:北辰星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