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!歡迎光臨傳統文化網

論語小故事【一】

時間:2011-08-21 17:54來源:網絡 作者:本站收集整理 點擊:
一. 夫子言志 顏淵.季路侍。子曰:[盍各言爾志?] 子路曰:[愿車、馬、衣、裘,與朋友共,敝之而無憾。] 顏淵曰:[愿無伐善,無施勞。] 子路曰:愿聞子之志。] 子曰: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。] 公治長篇 故事- 有一天,孔子在傍晚時分放學以后,和

一.     夫子言志

顏淵.季路侍。子曰:[盍各言爾志?]
子路曰:[愿車、馬、衣、裘,與朋友共,敝之而無憾。]
顏淵曰:[愿無伐善,無施勞。]
子路曰:愿聞子之志。]
子曰: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。]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公治長篇——

 
—故事-
   有一天,孔子在傍晚時分放學以后,和顏淵、子路兩位弟子隨興交談。
   在孔子心目中,顏淵是他最喜愛的弟子。因為顏淵聞一知十,具有萬人不及的明敏天資,能夠從孔子一言半語的教誨中,探求深藴其中的奧義,并且窮身力行,從不倦怠。然而,孔子所喜愛的,并非他的聰明才智,而是他那顆虔敬熱道的心?鬃映UJ為顏淵的心,真可比為人生之寶玉,光潔無疵。
 子路也是孔子心愛的弟子。他在孔門中,年齡最長,只少孔子九歲。但他的心中比任何弟子還年輕。他那好比青年特有的天真活潑的精神,時常引得孔子心喜。
不過,孔子對子路之愛,和對顏淵之愛一比,卻迥然大巽其趣。因為從顏淵身上,孔子能夠體會和真理之愛類似的感覺。至于子路,那就不一樣了。
 對于子路,孔子常抱著深憂。由于自負心理的深祟,使他習慣在觀察事物時,見解流于輕薄,可說已變成惡癖,而且,子路實踐方面的勇氣,在門弟當中,雖然絕不輸給任何一位。但等到一實踐起來,往往變質成為第二義,甚至第三義,總會失去中心,有違初衷。所以,有時候他自認為在行正道,其實是一直在和真理背到而馳,如此一來,精力永遠充沛不絕,而且極富實踐力的他,因這種偏失所可能造成的危險,也就比別人更來得容易,因此,相對地,孔子每當眼看子路表現得那么堅定,起初總是不由得不微笑著頷首稱許,而這種笑容,也每每持續不了多久;緊接著孔子對子路的微笑而來的,一定又是一陣深刻的寂寞,塡滿了孔子的胸膛。
眼前,在黃昏的薄暮中,同顏淵、子路兩人對坐在陰暗的杏樹底下,在外表上,子路和體弱多病的顏淵一比,雖然格外襯托出他的魁梧豪壯,但在孔子的眼里,由于這層因素,子路卻特別顯得膚淺、空泛。于是,孔子決定趁今天這個機會再誘導子路,希望他能有所反省。
是實上,要誘導子路反省,很難找到這樣的機會。對有極端自負心理的子路來說,要他當著許多同學的面前,接受孔子毫不隱諱的訓誡,是自認為在學問上屬于大前輩的他,所難以忍受的事。有時候,孔子如果委婉地誨他,他心里雖然明白孔子的暗示,但也往往會裝聾作啞,故意聽不懂而敷衍地帶過去。子路自負的心理,表現出來的,就是這樣剛強的個性。
 只有在和顏淵一起時,子路自尊心理才不會那么強烈。顏淵,他不論對待任何人,都非常謙遜,尤其是對年長的子路。有時候,顏淵甚至把子路的見解,解釋到比子路原來所想象更為深刻周密,然后表示對子路由衷的欽慕敬仰。到了這時,一向自負的子路,總會覺得有些不好意思,而在心里暗暗地高興顏淵尊重他。因此,子路對顏淵,平時就維持著親密的關系。只有在顏淵之前,受些孔子的訓誡,也許不會感覺多大的難受?鬃邮巧钪N情形的。
其實,孔子對子路這種自負心理,并不是從不感到悲哀,而是知弟莫若師,他一直認為要誘導子路,最好是沒人在旁的時候。
現在雖然只有顏淵一人在旁,但孔子并非毫不隠諱,一開口就板起臉來教訓子路。他甚至顧慮到不宜單向子路開口。腦子里閃了幾下后,他胸有成竹地以對兩人講話的口吻說:[嗯,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各人的抱負,如何?]
一聽到這話,子路眼光炯炯,挺起上身,做勢前傾,馬上就要發言?鬃赢斎灰谎劬涂创┧男,故意背著子路,將視線轉向顏淵。
顏淵,正閉目靜思,好像是在內心深處探索著什么。
子路不了解孔子為什么不叫他先說,反而有點不服氣,他急躁地喊了一聲:[老師!]
孔子只好轉過頭來。
[老師同,如果我能在政界取得要職,有車、馬、衣、裘,我會拿來和朋友共同享用,即使被用壞了,我也不感到遺憾。]
聽完,孔子覺得子路在嘴上夸言超越現實物欲,而他的抱負,事實上還以他個人表面的聲名為前提,在心理上,已經把朋友都當做比他低賤不如的人;這使得孔子感到非常不快。他再轉向顏淵,好像等著他說。
顏淵,一如往常,恭恭敬敬地聽著子路的話。然后再一次閉目靜思,才平靜地說:[我希望有一天對社稷、人民有貢獻時,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才能,不張大自己的功勞;對于分內事,都始終能虔敬去做的地步。]
聽完顏淵的話,孔子輕輕點著頭,然后又轉向子路,觀察他的反應。
子路覺得顏淵所談的很深入。他開始后悔自己未經思索,剛才發表的抱負和顏淵一比,實在太幼稚淺薄了。但是可憐的很,心中剛萌的一絲愧意,馬上被他平時的自負心理掩蓋;潛在的意念,使他先偷看顏淵一眼。
顏淵,一如往常,恭敬地端坐在那里,絲毫沒有嘲笑他的意味。子路這才安下心來。
不過,子路最擔心的,還是孔子的批評,他很戒懼地等著孔子開口,然而,孔子只張著眼睛注視子路良久,一句話也不說。
就這樣,三個人繼續保持著沉默。這對子路說,真是漫長難挨的一刻。他低垂著眼皮,只敢看孔子的膝蓋;下意識里,他仍感覺得到孔子的眼睛,還盯在自己的額頭上。他開始有點兒慌張了;額角和手心,都有濕濕的感覺。而顏淵這時,竟然還若無其事地端坐在那里,這一來,更加刺激子路忐忑不安的心。他突然感到顏淵再也沒有像此刻這么令人討厭了。他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意氣,好像在詰問孔子似的說:[老師同,請您也把抱負說給我們聽一聽!]
孔子看到子路此刻對顏淵一樣拋棄不了那淺薄的自負心理,不禁大失所望。他以憐憫的眼光深深望著子路回答說:[我嗎?我希望能讓年老的人都得到奉養,都過安樂的生活;朋友之間,都能以誠信相處,不互相猜疑;年少的人都能得到適當教養,能感懷親德。天下的人都能各得其所,處處充滿祥和之氣。這就是我的抱負。]
聽完孔子的抱負,子路張口結舌,愣了半天,真想不到竟是這么平凡?鬃拥谋ж撝徊贿^如此而已,拿他的來比,并不見得遜色多少。剛才慌張和戒懼所造成的不安心理,不掃而光,他有松了一口氣的感覺。
相反地,向來冷靜的顏淵,面頰漸漸透出羞愧的紅暈,當他原以為這次必能超越孔子的境界時,竟在瞬間完全落空;以前有好幾次,也都是這樣?鬃拥男木故悄敲床豢蓽y試。而在此同時,也就是他再次嘗到這種滋味后,他發覺自己仍然擺脫不了自我意識的拘束,還不能達到無我的境界。老師這種為普天下老者、朋友、少者設想的懷抱,才是無我的境界。這種以他人的安身為準據,來規范本身行事的理念,才是人生真諦中最高的境界。一已的不夸長處,不張大功勞,不過是以自我為中心,從而勉強推想出來的,在潛意識中,仍有相當份量的[我]存在其中。在整個社會上,到處都有老者、朋友、少者,真正的人生,就是必須面對這種現實環境,來做本身所應做的事,以共同促進社會的祥和之氣;觀念上只要達到無我的境界,[伐善]、[施勞],不需抑制,自然消失于無形之中。
想到這里,顏淵不禁在孔子面前,把頭垂了下來。
孔子看在眼里,知道他的話使顏淵格外感動,心中非常高興?墒,他一心一意想要啟發的子路,卻仍沉醉在淺薄的自我中,到此,他的心不禁黯然失望了。這天晚上,孔子上床以后,還一直在想著該另外用什么辦法來啟發子路。
1:按朱注[伐,夸也。善,謂有能。施,亦張大之意。勞,謂有功勞。易曰:[勞而不伐]是也。朋友之以信,少者懷之以恩。一說:[安之。安我也;信之,信我也;懷之,懷我也。]亦通。程子曰:[夫子安仁,顏淵不違仁,子路求仁。]又曰:[子路、顏淵、孔子之志,皆與物共者也。但有小大之差爾。]又曰:子路勇于義者,觀其志,豈可以勢利拘子哉?亞于浴沂者也。顏子不自私已,故無伐善;知同于人,故無施勞。其志可謂大矣。然未免出于有意也。至于夫子,則如天地之化工,付與萬物而已不勞焉。此圣人之所為也。今夫羈靮以御馬,而不以制牛。人皆知羈靮之作在乎人,而不知羈靮之生由于馬。圣人之化,亦猶是也。先觀二子之言,后觀圣人之言,分明天地氣象,凡看論語非但欲理會文字,須要識得圣賢氣象。]另按劉氏義曰:[皇、邢各本,『衣』下有『輕』字。]阮元?庇洠[唐石經,[]字旁注:[案:石經初刻本無輕字;車馬衣裘,見官子小匡及齊語,是子路本用成語。后人涉雍也篇衣輕裘而誤衍輕字。]劉氏乃復引錢大昕四證以明之;讀者可參考。另再按:[與朋友共,敝之而無憾]句,有九字連讀,有于[]字下斷。讀者可參考劉氏正義及日人會箋。此章記孔子與顏淵、子路各言其志。語釋為:顏淵和子路陪時待在旁?鬃诱f:「何不來談一談各人的抱負?」子路說:「我愿把自己的車、馬、衣、裘拿來和朋友共同享用,即使壞了,也不感到有所怨恨!诡仠Y說:「我希望能不夸耀自己的才能,不張大自己的功勞!棺勇氛f:「我們希望聽聽老師的抱負!箍鬃诱f:「我希望能使老年人得到奉養而安樂,朋友之間相處以信實,年上的人得到撫育而懷德!  
 
附注:我國自東周平王(公元前七七O年——前七二O年)中期以后,周天子漸失號令諸侯力量,王室無復昔日地位,天下擾攘,開始史上有名之春秋、戰國時代(公元前七四二年——前二二一年),在這一五百二十二年間,無論經濟狀況、政治制度與社會組織,都引起空前未有劇變。原為天下中心樞紐之周朝統治組織,既已發生動搖,諸侯始則違法亂紀,繼則肆行兼并,再無道德規范可言。當時社會上各種人們,處此過程中,在身份環境均大有變化之升沉互見情形下,面對現實之動搖不定,自然會產生各種不同思想,尤以有心之士,更奮其所思,及試謀挽救之道,于是就產生偉大的諸子哲學時代,基于共同背景,諸子學說之旨趣,皆具有改變現實的共同理想目標。然而百家之言,雖都在針對同一問題提出解決方法,但由于所見各異,成就各有不同。所見者小,但致力于解決局部問題;所見者大,便來謀求解決全盤問題,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,對國人的生活模式、價值取向,以及心靈形態,影響最大、最深;自漢以下,已成為中華民族之中心思想,而且不受時、空所限,將永恒存在于無窮盡的未來。本篇故事與其說是孔門師生言志,毋寧謂是孔子言志。蓋孔子年十有五即于學,異會通古今,能用以淑世;而以格于環境,乃退而講學,欲從此作積極之培育,以為一旦水到渠成之用。[老者安之、朋友信之、少者懷之],是孔子平日淑世之理想、抱負;寧有不說語弟子哉?然必欲待子路問起而后言者,以其如此易入于弟子心中也?鬃右簧哉、修養與行事,皆以此為中心,故本收以[夫子言志]為首篇。顏淵為孔門第一高足,聞一知十,詳見[子在川上]2;子路則詳見[子入大廟]2。
(責任編輯:北辰星)
頂一下
(7)
58.3%
踩一下
(5)
41.7%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發表評論
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,嚴禁發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動的言論。
評價:
表情:
用戶名: 驗證碼:點擊我更換圖片
欄目列表
推薦內容
資料分享

傳統文化的殿堂中,曾經哪些網站、文章、書籍、影音等啟發了您?歡迎您來推薦。

推薦郵箱:nbbcx007@163.com

您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體驗和人生感悟,歡迎您來投稿。

投稿郵箱:nbbcx007@163.com

亚洲av鲁久久,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,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,护士被强劲高潮喷水A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