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天,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參觀魯桓公廟,看到廟里面有一個很奇怪的東西,傾斜地放在那個地方?鬃泳蛦柟軓R的人:“這是什么東西?”管廟的人告訴孔子:“這是宥坐器。” 古人總是用各種辦法提醒自己記住自己的缺點。“西門豹之性急,故佩緯以自緩,董安于之性緩,故佩弦以自急。”(《韓非子·觀行》)西門豹性子急,他就佩戴一條飄帶,以提醒自己舒緩一些。董安于性子慢,他就佩戴一個繃得緊緊的弦,以催促自己快當一些。還有比如古人佩玉,也不是如我們今天的裝飾、辟邪甚或炫耀,而是要提醒自己比德于玉。還有座右銘,也是把提醒自己的話銘刻于座右,讓自己隨時得到提醒。
現在,孔子和他的學生又發現一個“宥坐器”。何為“宥坐器”呢?就是安放在國君座位右邊的一個東西。這個東西是什么樣子,又有什么用處呢?我們聽聽孔子怎么說:
“哦,既然是宥坐器,那我知道:它里面沒有水的時候,是傾斜的;水裝到一半的時候,是端正的;裝滿的時候,它就傾覆了。”
說完,孔子轉身對他的弟子們說:“現在我們就試驗一下。”
于是大家往里面灌水。這個東西本來不是傾斜在那里嗎?水裝到一半的時候,果然端端正正地立起來了。
孔子說:“再裝。”
水滿了,這個東西果然一下就倒了,水全潑灑出來。
孔子對弟子們說:“小心啊,萬物都是這樣:自滿一定傾覆,驕傲一定倒臺。”
子路懵懂,問孔子:“老師,我們如何能讓人生完滿而又不傾覆呢?”
孔子說:你記住四句話——
聰明睿智,守之以愚——聰明要用愚來守。
功被天下,守之以讓——功勞要用讓來守。
勇力振世,守之以怯——勇敢要用怯來守。
富有四海,守之以謙——富有要用謙來守。
——“這就是。”(《荀子·宥坐》、《孔子家語·三恕》)
損,就是減損?鬃邮窃诟嬖V我們:人生要學會做減法。我們總是想著往我們的人生中填充什么,務求填滿,做加法;但人生更重要的是做減法。一個完滿的人生,幸福的人生,不是看你有了什么,更多的是看你沒有了什么。
有了什么不一定幸福。有了錢就幸福嗎?有了權就幸福嗎?還真的找不出一個東西,可以保障我們的幸福完滿。但是,假如我們沒有了一些東西,我們還真的就會幸福。比如,浮躁、焦慮、貪欲、嗔怪,蠅頭小利的競爭之念,種種人生的得失之憂,這些東西沒有了,心靈平靜,那可能真是幸福。
這就是損之又損之道。
人人都知道損人利己,卻不知道損己才是利己。 (責任編輯:北辰星) |